數位囤積症

囤積症、儲物癖不是新的概念
通常好發於家中長輩
東西用不到了卻還是捨不得丟
結果垃圾越積越多

大部分人不至於病態囤積
不過多少會有這種不良「習慣」
也因此最近吹起一股斷捨離風潮

我個人的實體物品滿少的
但隨著工作一段時間
發現數位部分日趨凌亂
危險的是實體物品受限於實際空間
因此不可能無上限堆積
但電子檔案就不一樣了
複製容易且一顆硬碟就能裝下許多檔案
容量再大點,基本上是無限儲存的概念
也造成可觀的資料囤積
是時候該重新審視一番了

我囤積了什麼?

遊戲動畫方面我沒有收藏
小時候有追過海賊王,但放棄了

音樂早年有 MP3
但隨著 Youtube、Spotify 等串流平台興起
也都沒有留了

文件則有各種各樣(PDF、Excel、PPT)
學校的報告、不錯的文章…

而最大宗是圖片和影片
可以分為四類:
1. 漂亮風景
2. 好笑迷因
3. 可愛動物
4. 神秘嘿嘿

理性分析

每次看到那些如詩如畫的風景照
都很佩服攝影師的構圖功力
因為本人欠缺美感
所以都會忍不住收藏
但這些根本用不到
更準確來說不能用
因為有智慧財產權

迷因通常拿來發朋友圈
但是受制於時空背景
貿然丟一個梗,別人可能 get 不到
應用上並非想像中容易(像 line 貼圖)
迷因雖可作為其他創作的素材
但是太海量
如果為此先囤積,非常沒有效率
不如要創作的時候再去找

可愛動物看了心情就高興
但是各種毛小孩實在到了氾濫的地步
坦白說少了它對我的生活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結論

擁有這些本不是壞事
但隨著數量增多,若缺乏掌控只會變成一堆垃圾
而若要管理,則是艱鉅的任務
瀏覽資料、下載、重新命名、歸檔、備份…
是不難,就是一項長年累月的工程

我要付出什麼?
1. 抓取:網路、時間
2. 整理:時間
3. 儲存:空間、網路
4. 備份:空間

我能獲得什麼?
1. 讓心情愉悅
2. 社交的話題
3. 創作的素材

獲得的部分
一個 IG 或抖音帳號就能包辦
剛剛提的內容都有人專門整理分享了
實在找不出理由要自己充當「資料庫」
唯一有用大概是檔案握在自己手中
不怕被平台刪除的安全感吧?
因此權衡之下決定除去枝微末節
只為自己留下重要的事物